論串賣的葡萄、數字來育苗……在桐鄉,數字賦能的大棚里全是“寶”。
這里的葡萄論串賣
一粒15克,一串50粒,一畝2000串共3000斤……這樣聽起來不可思議的葡萄種植模式,就在濮院的大圣果蔬農場。由于能夠均衡控制每一串葡萄的大小和重量,農場主沈金躍實現了葡萄的“按串售賣”。
農業與工業標準化生產不同,如何才能讓農產品精確到克?沈金躍的葡萄大棚開闊敞亮,工人駕駛著“卡丁車”模樣的小型割草機,在行距寬達8米的葡萄樹間來回穿梭作業。
葡萄樹不長地上,卻如盆栽一般養在黑色多孔材料制成的放大版船型“花盆”中。盆中是經改良培肥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達10%,這種被稱為根限栽培的種植模式,讓葡萄的糖度和風味都有保證。
手機屏幕輕輕一點,水肥便自動通過智慧化的滴管精準送達。借助物聯網技術,大棚里的葡萄實現了精準化生產和數字化管理,節水節肥的同時省工省力。
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基石。近年來,桐鄉堅持農業“雙強”和數字農業雙輪驅動,將工業思維融入農業領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走出了一條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這里的種苗數字“育”
進口流水播種線、可視化智能催芽車間、全智能化物流苗床系統……在中科康成種苗流水線生產現場,從播種、催芽、苗床管理到出圃,數字正成為育苗“主力軍”。
流水線播種速度有多快?從穴盤上料、打孔、播種、覆蓋到澆水,可一次性完成,速度可達1200盤/小時,約合每日60-100萬粒的播種量。
智能催芽室有多“智能”?通過物聯網數字環境控制的全域覆蓋,溫度、濕度、光照、氣流等環境因素一屏掌握、一鍵操控。
噴灌系統遙控器輕輕一點,6臺特制的空中苗車就可沿著苗床來回移動,還可根據苗情設定不同的噴灌模式。得益于智慧農機的加盟,近5000平方米的育苗溫室,只需一個技術員就能完成全部澆灌工作。
這里還有全省最大的地源溫控農業項目。僅憑一套地源熱泵系統,4.3萬平方米的物聯溫室溫度可常年保持在15至30℃之間。
“全面投產后年育苗預計超2億株?!痹诮衲?月舉行的桐鄉農業“雙強”推進會上,中科康成農業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負責人金炳勝給出了這個數字。這意味著,5萬畝農場的蔬菜種苗來源有了保障,桐鄉人的“菜園子”越來越大,“菜籃子”越拎越穩。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近年來,桐鄉加速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引進了一批以中科康成、安信種苗為代表的現代化種苗企業,利用市農科所“三新”試驗基地、浙江勿忘農種業集團種質資源庫落戶優勢,加快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產業體系。
這里干農活的都是年輕人
“歡迎來到‘回聲森林’的直播間,今晚的直播正式開始?!蓖砩?點,淘寶網店“回聲森林”主理人伊圍準時出現在鏡頭前,他和他的合伙人“焰火大叔”張源共同打理著位于崇福農創園的兩塊花卉種植基地。
“80后”伊圍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平面設計專業。他換過很多工作,去過很多地方,因為一份愛好,最終落腳在崇福農創園?!稗r業投入大、回本慢,但這里現代化的農業設施和完善的生活配套無疑大大降低了農創門檻?!彼f。
在崇福農創園,聚集著不少像伊圍這樣有知識、有夢想的年輕創客,“80后”占8成以上,大學生達150余人,走在園區的道路上,迎面而來的都是年輕的臉龐。
說是農人,但他們手中的農活又有別于傳統,直播的吆喝聲不時從各個基地間傳出,一根網線引發了農業的經營方式之變,從曾經提籃叫賣,到如今的網銷全國,直播成了這群新農人的新農活。
培育發展農創客,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為了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加速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桐鄉率先探索以鎮域為單位的農業農村雙創平臺建設,以農網融合帶動效益,以農旅融合帶動人氣升級,以組合式保障引才更留才,打出了一套農創客引育留用的 “組合拳”。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