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看小人書的地方有兩處,一處在郵政所附近,另一處在老街上。
鎮郵政所的東墻外有一塊空地,長著一棵大泡桐樹,樹冠儼然一把天然的大傘。盛夏時節,濃密的樹蔭擋住了毒辣的陽光,樹下一片陰涼;到了冬天,樹葉落盡,陽光透過稀疏的枝杈,把人的后背曬得暖烘烘。冬有暖陽夏有陰涼,真是塊“風水寶地”。
樹下擺了一個小人書攤,書攤的主人是位老人家。每天上午,他挑著兩個大木“書架”,慢悠悠地走來出攤。這書架,乍看就是兩個扁扁的大木盒子,下面還長著兩條“腿”;待木盒子翻開,如同打開了一本大書,轉瞬之間,就從“兩頁”變成了“四頁”;而那“兩條腿”呢?眨眼變成了“四條腿”。書架穩穩當當倚靠在墻上。而里頁呢?從上至下,每隔一定距離,釘有一根細細的木線條,兩根線條之間放著一本本小人書,“碼”得整整齊齊,封面一致朝外;書架左右,也是從上到下,在線條的等高處,各安了顆小釘子,釘子之間扯起一根橡皮筋,把書老老實實地“摁”在那里。
小人書的種類不少,第一類當推“歷史演義”故事,諸如《楊家將》《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連環畫,一套好多本,一本接一本,讓人欲罷不能;第二類就是關于戰爭故事的小書,《奇襲白虎團》《地雷戰》《地道戰》《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光看封面,就誘人至極;翻看之余,更是一頭扎進故事,好像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時代,自己也成了戰斗英雄似的,拿著槍,干掉一個又一個敵人;第三類則是偵探故事,也是必看之書,如《黑三角》《405謀殺案》等,那個賣冰棍的胖老太太原來是國民黨的潛伏特務;仲星火扮演的公安人員破案真厲害……
小孩子看小人書,老爺子打瞌睡。尤其是冬天,陽光和暖,雙手攏在袖筒里,老爺子睡得沉。這就給了少數幾個“聰明人”可乘之機,花一分錢租一本,慢慢地翻;等瞅見老爺子眼睛瞇縫起來了,趕緊把書放回去,飛快地從架子上抽出另外一本,有時甚至可以多看兩本??奢喌剿麑O子來照顧生意時,這套把戲就不管用了。
鎮上另一處看書的地方在老街上。老街很窄,左手買鹽,右手買醬,每天人來人往,最是熱鬧。在街中段一間朝北的屋子,屋子里光線昏暗,樓梯下擺放著幾個書柜,上面排滿了各種門類的小人書??块T口的一張桌子,一位白發老太太終日坐著,頭不停地輕微晃動。雖然頭不住地晃動,但是她的目光卻總能聚成一線,像個雷達一般掃視屋內,將一切盡收眼底。有幾個“聰明人”肯定在想,她怎么不像那位老爺爺一樣也經常打打“瞌充”呢?
看小人書的美妙時光主要停留在小學時。讀了初中以后,老爺子那里,也只是偶爾光顧。更多時候,只是遠遠地瞥一眼,就匆匆趕路了。而老太太那里,也許是因為不順路,也許是屋里的光線太暗,后來干脆就不去了。至于這兩個書攤什么時候停業,已經記不起來了。
曾在《地道風物》一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張老照片,照片拍攝地是在素有“中國白瓷之都”美稱的福建德化縣。海邊的一條小路,路處是無盡的灘涂,兩根高高的桿子插在泥里,一根細繩拴在兩根桿子之間,一本本小人書像晾衣服似的掛在繩子上。海風吹過,不少小人書被吹落在地。一位小姑娘蹲下身子,撿起一本本小人書。記者的相機正好記錄下了這個美好瞬間。照片上的小姑娘,后來成了一名作家。當時的她可曾想到,她撿起的何止是一本本小人書?她撿起的是一個時代的吉光片羽。
最后,我的目光聚焦于相片下的一行文字:1982年7月。
○莊豐石 中學語文教師、嘉興市作協會員、桐鄉市作協理事。曾在省內外多家媒體上發表文章30余篇。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